正在阅读:为什么有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大幅下滑?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民生热点 / 正文

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.png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为什么有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大幅下滑?

原创 超级管理员2022/05/23 17:38:00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 作者: 19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家长:“孩子上了初中,怎么突然变笨了呢?

常女士有两个儿子,长子小胜上初一,次子小捷刚上小学三年级。因为小胜升入初中后成绩出现大幅下滑,常女士愁得寝食不安,经其他家长介绍找到我咨询。

“小胜成绩下滑肯定不正常!”一见面,常女士就无比肯定地对我说,“小学六年,他当了六年班里的学习委员,成绩在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,年年被评为‘三好学生’。小升初时,他是被保送进的这所重点中学。这样的学霸怎么会突然变成学渣?一定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!”

交谈中我了解到,小胜上了初中以后的确与小学相比判若两人:上课经常坐不住,自控力差,注意力不集中;回家做作业也心不在焉,作业错误百出。更让常女士不满的是,她耐心辅导小胜做作业,小胜却不领情,不但记不住她强调多遍的知识点,还故意拖延,磨磨蹭蹭,甚至出言顶撞。

我提醒常女士:“小胜是不是不喜欢初中的老师?是不是在班里被同学排挤?有没有迷恋手机或电脑游戏?”

常女士摇头否认:“我和小胜的班主任聊过两三次,小胜似乎还像以前那样用功学习,只是自信心没有了,学习起来急于求成,达不到目的又会很烦躁。

前天月考成绩出来了,他考得不理想,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了半小时。班主任偷偷告诉我,小胜的总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游。

这样的成绩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!孩子上了初中,怎么突然变笨了呢?”

咨询师:“您之所以不能接受,是因为和他小学时的成绩做了对比,但孩子的小学成绩存在某种欺骗性。”

我告诉常女士,刚升入初中的孩子,成绩出现下滑不必惊慌失措,当务之急是找到成绩下滑的原因。常女士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:“这正是我来咨询的目的。”

我说:“小胜考得不理想,您之所以不能接受,是因为和他小学时的成绩做了对比,但孩子的小学成绩存在某种欺骗性,不可当真。”我告诉她,小学成绩的欺骗性源于三个方面:

第一,小学阶段的考试内容相对简单。小学的学科较少,课程内容又相对简单、直观,老师的教学更注重趣味性,所以孩子学起来也容易。

小学阶段的绝大多数考试,属于典型的阶段性考试,难度不大,范围明确,老师带着学生反复练习,考试时无非是把最近一段时间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试卷上写一遍。

就好像打靶,固定了靶位,反复瞄准,甚至是老师帮忙瞄准,然后只等学生伸手扣一下扳机。打中了,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学生真实能力的体现,只是任务相对简单、明确而已。

但是到了初中,学科划分变得细致,课程门类增多,难度增大,学习内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,孩子想考出高分就很难了,所以不少孩子到了初中之后,成绩会出现下滑。

第二,孩子过去的学习方法难以应对现在复杂的学习内容。初中的知识体系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。小学的学习内容以具体形象为主,有一定的记忆力就行,而初中以抽象为主,需要理解加深记忆。

随着年级的升高,孩子会越来越发现,学习的本质并不在于知识量的多少,而在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。

有的小学生靠死记硬背能取得好成绩,但是到了初中,需要发散思维时,这一招不见得见效。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笨,而是他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惯性造成的。

刚上初中的孩子,要迅速地从原先的“形象思维”向“抽象思维”转型,如果孩子继续以小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,往往会越来越吃力。

第三,初中是孩子厌学情绪高发期。十二三岁,对孩子而言是一道坎。他们告别小学生的稚气,开始进入一个“半大不小”的年龄段,不少孩子慢慢会进入人生中最为叛逆的阶段。而这个阶段,也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。

“总之,”我总结,“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大幅下滑,很可能是因为在小学埋下了隐患。时过境迁,家长不能看孩子小学时成绩好就感觉高枕无忧,更不能用小学的标准要求孩子。”

适应学习环境、养成良好习惯……5个方面帮助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

“可是,小学阶段积累的优势就这样荡然无存了吗?”常女士不甘心。

“当然不是。”我回答,“在小学阶段成绩好,至少说明小胜的智商不低,而且长期在班里成绩领先,一定会让他有较强的自信心。这些都是优势。他现在需要做的,是放下优越感,尽快调整学习方法,迎头赶上,否则,小学阶段积累的优势真的有可能化为乌有。”

我告诉常女士,她应该从以下5个方面帮助小胜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:

第一,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。初中不同于小学,突出表现为“三多”:课多、书多、老师多。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,对功课应接不暇。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,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,而忽视其他科目,也不能只重视自己喜欢的课,以免造成偏科,影响总成绩。

第二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。首先,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每天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,形成“预习—听讲—复习—作业—总结”的学习流程。其次,要监督孩子养成做完作业后细心检查的好习惯,把每次做作业都当成考试。再次,陪孩子做作业时,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做好时间管理,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,不能拖拉,以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。另外,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。劳逸结合做得好,孩子学习起来精力会更充沛,焦虑也较少。

第三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中学的学习任务很重,学校已经把学习方法指导列入教学内容,家长要积极配合。一般来说,学习环节分为预习、听课、做笔记、复习、做作业这5个环节,如果缺失某个环节,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明显下滑,家长不妨按图索骥,帮助孩子排查缺失环节,及时补漏。

第四,帮助孩子在智力上“三过渡”。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在智力培养上,既有衔接又有发展,要完成三个过渡:在感知方式上,由以听觉为主转变为以视觉为主,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;在记忆方式上,由以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以意义记忆为主;在思维方式上,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。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综合、判断、推理,发展思维能力。

第五,引导孩子排除学习困扰。有些孩子成绩下滑是多种原因导致的,心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方面。遇到这种情况,家长可以和孩子谈谈心,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,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。

最后我强调:“小胜已进入青春期,生理、心理会有很大变化,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困扰,您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他迈过这道坎儿,不要责怪他学习成绩下滑,否则就是添乱。给他一些时间,保护他的学习热情和自信才是上上策。”

(原载于妇女生活杂志社《现代家长》2022年第3期“学习锦囊”栏目)


已有0人点赞

扫码_搜索联合传播样式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